图1 基孔肯雅热疫情通报(图片来源于网络) 近日,佛山市顺德区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快速攀升,引发大家对基孔肯雅热的高度关注。面对突发的传染病疫情,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是防控关键。 01 基孔肯雅热 传播范围广,防控难度大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毒由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各年龄段人群均有可能感染发病。基孔肯雅热的特点是严重的关节痛和肌痛,可持续数年,对健康、生活质量和经济生产力产生不利影响。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商业和旅行的日益全球化导致伊蚊栖息地的增长。 目前,在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等110多个国家已发现基孔肯雅热病毒,并且随着气候变化与跨国旅行的增多,其传播范围还在不断扩大,我国口岸也持续面临输入风险。 因此,未来几年将有越来越多的人面临感染基孔肯雅热的风险。在缺乏特异性抗病毒治疗且疫苗仍在开发中的情况下,监测和病媒控制对于抑制再次出现和流行病至关重要。 图2 基孔肯雅热传播途径[1] 02 症状和危害 高热、关节疼痛、皮疹 感染基孔肯雅热病毒后,潜伏期通常为3-8天,之后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症状: 发热:感染后,患者通常会突然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8℃甚至更高,一般会持续数天。 关节疼痛:基孔肯雅热最为突出的症状之一。患者会感到明显的关节疼痛,疼痛程度较为剧烈,可能影响到四肢关节、脊柱关节等多个部位,导致活动受限。部分患者的关节痛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皮疹:过半患者在高烧数天后,躯干、四肢的伸展侧、手掌和足底会出现皮疹,皮疹形态多样,可为斑丘疹、疱疹等,部分患者伴有瘙痒感。 其他症状:还常伴有肌肉疼痛、头痛、恶心、疲倦等不适症状。不过多数患者为轻症,大约一周可治愈,重症及死亡病例较为少见。但新生儿、年纪较长人士及长期病患者出现重症的风险相对较高。 图3 基孔肯雅热感染途径和症状[1] 03 预防措施 切断传播途径,防蚊灭蚊 目前,主要通过对症治疗缓解症状。因此,预防的关键就在于切断传播途径——防蚊灭蚊。具体措施如下: 控制传染源: 伊蚊喜欢在静止的清水中产卵繁殖,哪怕只是一点点积水。所以我们要定期检查并彻底清理家中和周围环境里任何可能积水的容器,让伊蚊无处产卵。 切断传播途径: 家里安装纱窗、纱门,并保持完好无损,睡觉时使用蚊帐,阻挡蚊子进入室内。在基孔肯雅热流行季节或地区,尽量减少在蚊子活动高峰时段(清晨和傍晚)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外出时,尽量穿浅色、宽松的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降低被蚊子叮咬的几率。 04 复星诊断检测方案 快速检测 助力防控 高灵敏度:检测灵敏度高,能够精准检测出基孔肯雅热病毒 高特异性:特异性强,和其它病毒、细菌无交叉反应 快速便捷:操作流程简便,60分钟内完成扩增实验 除基孔肯雅病毒试剂外,复星诊断依托实时荧光PCR技术,还研发了多种传染病病原体核酸检测试剂,为疾控中心等机构打造精准、高效的监测方案。 参考文献: [1] Bartholomeeusen K, Daniel M, LaBeaud DA, Gasque P, Peeling RW, Stephenson KE, Ng LFP, Ariën KK. Chikungunya fever. Nat Rev Dis Primers. 2023 Apr 6;9(1):17.